欢迎访问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网站

首页 >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索 引 号:    000014348/2023-21072 信息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新闻发布 / 其他
发布机构: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生成日期:    2023-03-09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文  号:     关 键 词:    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为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强长江江豚及其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全面摸清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资源“家底”,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工作,现将本次调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简要情况

本次调查是保护区设立以来的首次全面资源调查。由江苏省林业局指导,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组织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实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具体承担,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等高校和社会组织协作完成。

调查于2021年8月-2022年8月开展,历经春、夏、秋、冬4季,调查范围覆盖保护区全域及附近水域(含洲滩)。调查内容包括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长江江豚及生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生物学特征、资源量现状及时空变化,以及人类涉水活动等。结合野外现场调查和数据整理分析工作,形成了《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报告》《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图谱》和《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图谱》。

二、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结果

一是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种群稳定,且数量呈增长趋势。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干流约595头。结合全流域科考和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显示,2022年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62头,占干流长江江豚总数量的10.4%,是整个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江豚数量约为长江江苏段总数的一半。调查结果较2017年的约50头相比,增长24%,年均增长率4.4%。保护区内长江江豚呈聚集性分布,主要分布在潜洲、大胜关长江大桥和子汇洲附近水域,存在季节性差异,主要与生物资源量及人类涉水活动等因素相关。调查周期内观测到幼豚11头次,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发展潜力良好。

二是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分布有珍贵濒危物种。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保护区内分布有浮游植物183种,浮游动物54种,底栖动物58种,鱼类64种。除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外,另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物种长身鳜及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吻鮠、鳗鲡、鳊等鱼类。

三是保护区及周边分布有多种陆生脊椎保护动物。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有两栖动物6种,爬行动物12种,鸟类147种,陆生哺乳动物9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w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獐和17种鸟类;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中华蟾蜍、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乌梢蛇、赤链蛇、黑眉锦蛇及王锦蛇,赤腹松鼠、东北刺猬、黄鼬及猪獾和58种鸟类。

四是保护区及周边分布有较为丰富的湿地植物。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湿地植物共有392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和53个群系。包括水杉、银杏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莲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五是保护区江豚栖息地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本次调查显示,保护区水体质量良好,水质总体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同时摸清了保护区内人类涉水活动现状,为有效开展长江江豚栖息地保护与科学管理打好基础。

三、保护区工作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南京是整个长江流域唯一在城区中心江段能够近距离观赏到长江江豚自然群体的大城市。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出台《南京市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职责清单》,纳入市级相关单位“三定”方案,建立江豚保护长效协调机制。积极推动长江江豚保护跨区域协同立法,联合镇江、马鞍山两省三市共同颁布《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于2022年10月24日正式实施。市绿化园林局按照“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宣教特色化”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宣教和科学研究。国内首创并应用长江江豚“水上-水下-岸线”综合监测技术,建立首个长江干流长江江豚原地应急救护体系,深入开展长江江豚活动习性和栖息地环境研究。打造“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守护江豚之都”“江豚保护主题林”等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品牌,挖掘长江江豚保护文化内涵。保护区长江江豚颇受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关注,登上学习强国20余次,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专题和重点报道。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获得多方肯定。2020年10月,保护区通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评审,被正式接纳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成员,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加入CBRN的省级自然保护区。2021年5月,保护区被中国动物学会授予“中国动物学会濒危动物保育示范基地”称号。2021年9月,“保护区综合监测及保护管理创新技术体系”项目获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先行示范区、水生动物保护区智慧管理技术标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三大目标,持续讲好南京的江豚保护故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作出新贡献。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