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网站

首页 >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索 引 号:    000014348/2023-38666 信息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政策解读 / 其他
发布机构: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生成日期:    2023-05-04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关于《南京市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政策解读
文  号:     关 键 词:    口袋公园;建设指南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关于《南京市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规范南京市口袋公园的建设,营造贴近市民生活的高品质、功能复合的绿色空间,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编制印发了《南京市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该指南从分级分类、建设程序、建设要点、实施保障、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对口袋公园的选址、设计、建设全过程进行了明确指引,设置了多维度综合评价机制,全面指导全市口袋公园的建设。

一、《建设指南》出台背景

口袋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园绿地的有效补充,是最贴近市民可观可感可亲近的绿色空间;具有小而美、小而精、环境友好、方便群众使用等特点;承载着市民的美好生活,受到普遍欢迎。

建设高品质的口袋公园对于拓展绿色公共空间、均衡公园绿地布局、完善空间场所多元服务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和文化、提升城市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指南》主要内容

《建设指南》共6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

确定了口袋公园的适用范围、建设目标、基本原则。

口袋公园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兼具休憩交往、适老活动、儿童游戏、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社区服务、应急避难等功能,面积应控制在10000 平方米以内。

第二部分,分级分类

按照建设方式分为新建与改扩建;按照建设规模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按照区位功能分为商务型、商业型、居住型、公共服务型、交通型;按照主题特色分为自然型、文化型、休闲型。

第三部分,建设时序及要点

围绕选址、设计、建设三个环节,分别进行建设指引。

选址环节以“300 米见绿,500 米入园”、步行10 分钟可达为目标,优先选择公园绿地覆盖盲区进行建设。指南中对可用于建设口袋公园的用地予以明确,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游园(G14)、防护绿地(G2)及广场(G3),附属绿地(XG),暂不建设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都可以建设口袋公园。设计环节依据场地特征、结合市民需求、融入南京城市文化,以植物造景为主,因地制宜地为市民提供休憩交往、活动健身、文化展示、社区服务等多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对不同类型的口袋公园从总体设计、分类设计、专项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引,就相关指标、功能设置、设施配置、边界衔接等提出要求。建设环节对施工建设、养护管理、验收移交、综合评价等内容分别提供规范及要求。

第四部分,实施保障

提出五项保障措施

1.规划引领,科学选址、精准布局,加强一体化管控。

2.机制保障,制定建设、管理、激励、协商等各类机制。

3.资金投入,加强市区两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及市民参与建设运营。

4.共建共享,部门协同,公众全过程参与,提高主人翁意识。

5.绩效评估,对口袋公园建设实施成果进行绩效评估,不断优化完善各类机制。

第五部分,评价体系

制定南京市口袋公园项目评价表,就选址、设计、建设、管养、社会反响、新技术工艺、高碳汇植物运用、共建共享等多项内容进行评价。

第六部分,附录

借鉴国内外口袋公园建设先进经验,按照口袋公园类型进行案例展示。

三、《建设指南》的特色亮点

一是突出地域特色。口袋公园的设计应充分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等称号,在明城墙沿线、历史文化街区、承载城市记忆的街巷周边建设口袋公园,应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讲述城市故事,提升城市形象,彰显时代精神。

二是突出绿化为民。口袋公园为开放式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应根据不同类型、面积及人群的需求,分析不同年龄段市民的行为特征和习惯,设计优美的绿色空间,为其提供休憩交流、运动健身、儿童活动等场所。

三是突出时代创新。结合5G 时代智慧城市发展需求,积极采用智能化技术,鼓励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 满足功能集约、低碳环保、经济美观、方便维护的要求。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