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发布时间:24-04-07
在生物分类科学日益成熟的今天,“豚”字一般用于水豚、豚鼠等哺乳动物的命名,鲸目的许多水生哺乳动物也叫作“豚”,比如我们熟知的江豚、白鱀豚、中华白海豚等。而在古代,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豚的意思是“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也就是小猪或者祭祀用的猪肉,基本代指猪。
“江豚”这个词出现得很早,晋代《江赋》中有“鱼则江豚海狶” 的说法,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将其称为“豚”,是因为江豚躯干肥圆,在水里“一拱一拱”,形态和动作都与人类熟悉的家猪有几分相似。在古代,江豚还有别的名字,比如䱡鱼、奔䱐、井鱼……其中有个别名,和猪也有那么点关系。我们常说“懒猪”,古代人也把江豚叫作“懒妇鱼”。
杨孚的《异物志》中写了一个“懒妇鱼”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以前有一个懒惰的媳妇,纺织干活的时候总是偷懒打瞌睡,她婆婆就拿织布机的梭子打她,她愤恨而死化身成“懒妇鱼”。这动物直到今天后背还有梭子打的疤痕(指江豚脊背上的许多小疣突);而且身上脂肪很多,大的个体能有三四斛油脂。搞了这么多油脂来,干吗用呢?点灯,做灯油用。这灯油可神奇了,晚上读书学习、纺织做活,用它照明,灯光很昏暗;但要是搞宴会、歌舞等“不务正业”的娱乐活动,这个灯光就非常明亮了。这说明了啥——懒妇化成“鱼”了,好逸恶劳的秉性还是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