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长江江豚科普小课堂20

来源: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发布时间:24-07-23 09:20

1.繁忙航运

大量的船只侵占江豚的栖息地,导致江豚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适合水生生物生存的空间日益减少。为了保证通航,航道部门会对航道进行整治施工,造成长江原始的江底与堤岸环境被破坏,鱼类产卵场减少,进而破坏长江食物链。原始堤岸被人为加固后,增加了江豚在近岸水域捕鱼时受伤的风险,比如被尖锐的石头划伤等。航道整治(清理)有时也会使用炸药爆破,导致附近水域的江豚被炸死。

另外,江豚主要靠回声定位生存,长江上船只形成的噪声,极大影响了江豚对声波的接收,甚至损害它们的听觉系统,导致江豚无法辨别方向,个体之间难以正常交流。特别是幼豚声呐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水下噪声造成幼豚与母豚走散、幼豚饿死或意外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船只的螺旋桨也会对江豚造成直接伤害,不少江豚在水下迷失方向后来不及躲避,被螺旋桨打死或打伤。

2.无序采砂

长江边的大量采砂,导致河床被破坏,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也摧毁了部分鱼类的产卵场,进而影响到整个长江食物链。密集的采砂作业船只导致动物的栖息地破碎化,阻碍了长江江豚的迁移和交流,群体之间被迫隔离,影响其遗传多样性。

采砂作业还经常会导致长江水体的污染,江底的砂通过吸砂管道吸出,直接在江中进行清洗,水底沉积的污染物被重新释放到水体中,特别是一些短时间无法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地质量,甚至威胁到周边水域居民的用水安全,目前,在长江干流采砂已被明令禁止。

3.非法渔业活动

过度捕捞致使长江渔业资源急剧衰退,长江江豚因此陷入食物匮乏的窘境。因为鱼类资源枯竭,一些渔民铤而走险,采取更极端的非法捕捞手段,包括“迷魂阵”滚钩、电捕鱼等,直接导致长江江豚受伤或死亡。

江豚进入“迷魂阵”后被困在其中,可能会因为没有食物而被饿死,或因情绪紧张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而死亡。江豚被滚钩缠住后会挣扎,越挣扎缠得越紧,导致其无法出水呼吸,窒息死亡。

电捕鱼是一种十分残忍的非法捕鱼手段,会将通电水域中大大小小的鱼类赶尽杀绝,在通电水域的江豚也难逃死亡厄运,江豚触电后会直接死亡,或触电晕厥后丧失意识,无法出水呼吸,溺水而死。电捕鱼对人的危害也极大,渔民在进行电捕鱼作业时触电身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4.水体污染

沿江造纸厂、印染厂、化工厂等企业,直接向长江排放超标的污水,导致长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下降,进而使长江江豚食物来源枯竭。水体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可进入食物链当中,通过各个营养级一步步富集到长江江豚体内,对长江江豚的生理机能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中毒死亡。污染过于严重的水体,还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江豚急性中毒死亡。

江豚在野外活动,免不了磕磕碰碰,受点小伤,受伤后,伤口在洁净的水体中基本可以自愈,而在受污染的水体中,伤口可能无法愈合,发生感染,严重者可能引发败血症,导致它们死于非命。对于野外的江豚来说,免疫力是至关重要的,水体污染亦会破坏江豚的自身免疫系统,导致江豚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的概率。

5.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是导致长江鱼类资源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也使长江江豚的食物来源面临枯竭。因水利工程建设失去了重要产卵场的鱼类无法繁衍后代,数量出现断崖式下降,甚至走向灭绝。富含大量养分的泥沙被拦在上游,清水下泄,坝下的洲滩无法得到养分,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