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长江江豚科普小课堂27

来源: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发布时间:24-10-10 09:45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然而随着全国范围内考古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考古学家根据长江流域诸多文明要素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华文明的确是“多元一体”的。

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在早期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良渚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杭州良渚遗址而得名,距今5300 ~ 4300年。良渚文化既有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又有石犁、石镰、破土器、耕田器等农具;既有分等级的墓地与祭坛,又有大批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玉器。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石家河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镇的遗址群而得名,距今4600 ~ 4200年。该遗址群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石家河文化时期已经呈现出了大量文明的特征,因此在探索中华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距今3700 ~ 3200年,长江流域上游发展出了一支高度发达又不同于中原文明的独特地域文化——三星堆文化。以三星堆遗址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出土的古城、祭祀坑、风格迥异的青铜造像群、独特的文字符号都表明古蜀地区已进入文明时代。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文明发展迅猛,几乎占据了当时中华文明的半壁江山。正如冯天瑜先生所说:“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的早期发育居功至伟,而长江流域依凭巨大潜力,自晚周急起直追,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之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羌文化并耀千秋。”


图片来源于《守望长江微笑-长江江豚科普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