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发布时间:25-06-06 15:55
历史上名人辞世的原因有很多,但要说历史上最浪漫的方式,那非诗仙李白莫属。
《唐摭言》有载:“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又有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讯今何如。”
这是什么意思呢?
李白与月共饮,醉到仙处。万道银辉中,江面掀起滔天巨浪,大江深处,他乘着鲸鱼逐流而去。
至此,后世便有了李白在采石矶骑鲸捉月而去的传说。
说到“骑鲸捉月”,那么“鲸”又为何物呢?
宋代诗人孔武仲曾有一猜想,他在《三山矶》里写道“矶下长川欲倒流,江豚出没水禽浮。凭谁为告诗仙道,今到青天尽处游。”
他在看到三山矶下的江豚时,联想起三山矶周围的牛渚矶曾有过“李白骑鲸”之说,便由此发问:有谁可以告诉我诗仙曾经神游的道路吗?
清代一位文人对“骑鲸”也有期冀。顾翰在《重九日阻风京口》中写到他在京口遭遇大风,船只难以前行,而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迎风拜浪的江豚,并突发奇想——“肩背突出冀可乘”,或许可以骑在江豚的身上渡江呢?
晋温峤燃犀牛角照牛渚水怪,明端揆《牛渚矶秋夜观涛》有“江豚暮拜”,不少文人都写过牛渚矶见江豚的诗文,可见采石矶前常现江豚。
因李白曾用“猛士骑鲸鳞“言志,曾有人推测“李白骑鲸”之“鲸”或为江豚。但关于李白的坐骑——“鲸”究竟是什么鱼,前人并未明指。正如端揆所说,“骑鲸捉月言无补( 骑鲸捉月的传言没有续文弥补)”。若将此“鲸”具体化,再次牵强,似乎不妥。
不过,长江鲸类只有白鱀豚和江豚,如今前者业已消逝,倘若长江江豚得不到有效保护,在我们的时代里灭绝,那么长江的“鲸”类也就荡然无存了。
失去载体的“骑鲸捉月”传说既说不周全,又难以为继。当然,留住江豚,其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诸如“骑鲸捉月”之类的文化遗存,更是保护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举措。